毛小民接受采访谈鄂酒企业的整合之路

日期:2012-02-01 浏览:896 来源:品牌中国网

  组建“鄂酒集团”的是与非

  湖北的酒企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个酒企来说,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积累资本都很艰难。而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资本整合起来就会比较快,因此政府也有意进行整合。

  2011年12月7日,湖北省提出将组建鄂酒集团,对省内300多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鄂酒有望在4年内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这将是湖北继汽车、石化、钢铁三大产业之后的第四个千亿产业。而目前鄂酒小企业和中低端品牌居多,省内企业多属区域品牌,且无任何一家企业独立上市。

  近年来,在省外省内市场攻城拔寨的同时,鄂酒企业开始逐步转型,组建鄂酒集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鄂酒企业如何成功突围?政府将在此次整合中扮演什么角色?整合之路到底该如何进行?《武汉都市圈》记者特邀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轻纺处处长黄敏鸿,营销策划专家、白酒营销专家毛小民,共同探讨鄂酒企业的整合之路。

  整合鄂酒企业大势所趋

  《武汉都市圈》:2011年12月,省经信委主任欧阳万坤在一次讲话中,至少4次提到推进培育省内大型白酒企业集团和白酒行业重组,这是不是我省白酒行业准备重建整合的信号?

  黄敏鸿:早在2006年,在宜昌区域之内,我们就想整合稻花香和枝江两家企业,我们的思路是以企业为主体,虽然当时枝江的资产有一部分属于国有控股,但是仍然没有整合起来,鄂酒整合到了今天就更难了。

  毛小民:湖北是白酒大省,但是单个企业实力与四川、贵州、江苏等白酒强省相比则较弱,鄂酒的外部竞争形势非常严峻。江苏省在整合洋河和双沟之后极大地提高了苏酒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这种示范作用对湖北省下决心整合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武汉都市圈》:鄂酒整体发展上存在哪些问题?

  毛小民:鄂酒品牌分散,高端和超高端品牌发展不足,与省外强势白酒区域相比规模上存在一定差距。这几年,资本市场对白酒的追逐有所降温,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酒企资本积累变得艰难。这样一来,酒企上市融资的难度和门槛也将随之加大,而且企业如果想超常规发展,想借助资本的力量难度也会增加。

  黄敏鸿:湖北的酒企确实存在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个酒企来说,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积累资本都很艰难。政府看到了这一点,想要发展壮大湖北酒业,如果纯走市场模式,积累资本的过程会非常长,当全国其他地区的酒企都在快速发展时,我们就会落后。而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资本整合起来就会比较快,因此政府也有意进行整合。

  思路决定出路

  《武汉都市圈》:目前白酒行业整合多是资本整合,品牌整合则比较困难,而鄂酒整合的思路恰恰是品牌整合,这种思路的由来是什么?

  黄敏鸿:相对于川酒、苏酒来说,鄂酒在产能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进军中高端白酒市场却是鄂酒未来发展的方向。鄂酒企业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重视打造高端品牌。

  毛小民:我再补充一点,政府想打造几个能在全国市场有发展潜力的品牌,从而参与全国市场的竞争,那么在这种思路下,就会把很多的品牌企业变成这些大品牌的生产基地和原酒供应地。湖北省白酒销量位居全国第三,总产能却仅居全国第七,这与湖北省白酒产业以小企业居多,产能过于分散有关。

  《武汉都市圈》:苏酒集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毛小民:江苏双沟酒业与洋河股份强强联合,苏酒集团的组建为打造酒都宿迁,振兴苏酒提供了重要平台。2011年,苏酒集团在成功整合后的收入利润排名一举跃入全国三甲。苏酒整合是强强联合,而不是用小企业的“拉郎配”。

  《武汉都市圈》:但我们也要看到鄂酒和苏酒的情况存在差异,苏酒的经验不能全部照搬。黄处长,您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

  黄敏鸿:苏酒和鄂酒在整合前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江苏政府为了组建苏酒集团,下了大血本从维维集团赎回股权,这是江苏政府解放思想、极力推动的成果;另一方面,双沟酒业和洋河股份同属于宿迁市,区域间的利润关系比较好处理,这一点非常关键。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