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云——品牌是实现强国梦的利器(1)

日期:2006-01-20 浏览:1397 作者:品牌中国 来源:本站原创

  非常高兴跟我们各位新闻界年轻的朋友在一起,看到大家我感到格外亲切,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位新闻界的人士,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了,今天在座的也有过去的同事。我们王永先生——品牌联盟的秘书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会前他跟我沟通,让我回顾一下中国的品牌发展历史。
    我在1985年到了当时的《中国轻工业报》,现在叫做《消费日报》,就是轻工业部主办的一份报纸。大家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首先是从消费日用品领域开始的,轻工业部当时管了44个大的行业。以我这个年龄和经历,我可以说是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崛起。20年前我曾经在《中国轻工业报》国际版工作,因为在座的都是一些搞产经新闻的记者,所以我非常愿意把自己亲身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20年前,我在《中国轻工业报》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是地摊货、廉价货的市场,卖不到好价钱。有的人说是包装的问题,有的人说是质量问题。我记得,1985年的7月份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个展览,叫“德国100年设计展”。当时展览把150年前德意志民族,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制造业整个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时我看了展览之后就恍然大悟,我们中国人只知道一点,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是工业设计。中国人大多数感受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发达,不知道西方是如何通过工业设计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回来以后我发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关于美国这个民族,他们如何在战后变成世界第一号的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第二篇文章是有关德国的,他们如何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业国家。第三篇文章是关于日本的,日本民族是我们的近邻,他们在二战后,在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上,弹丸之地,要资源没资源,要市场没市场,在战争中被炸成一片废墟,而战后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强国。我认为,这就是工业设计的力量。
    所以我给当时轻工业部部长写了一封内参,当时我们的记者很管用,写的内参都可以报到部里、报到国务院去,曾部长看了报告后非常高兴。在座的青年记者们,大家知道20年前中国的经济是多么落后,我们穿的、用的、吃的多少落后,但是通过20年来工业设计的推动,今天我们中国的产品和世界先进国家的产品放在一起外观形状上相差不多,甚至在一些方面还有领先之处。
    80年代我从一名普通的记者、一名编辑,最后转变成一个专家型的记者、学者,最后走上了专业品牌策划的道路,这是我80年代干的事情。
    到了90年代中国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完成了这个转型;第二是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但是当时我们中国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情况,就是品牌的危机。中国的品牌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具有上千年食文化的国度,被麦当劳汉堡——两片面包加一块肉片打得落花流水!中国最著名的品牌饮料的生产厂变成了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罐装基地;啤酒、化工厂所有的规模企业基本上都被外商收购了,像 “活力28”洗衣粉,这是我们中国洗衣粉行业最后一个硕果,也被外国合资了。当时有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搞产经的人知道,叫“用技术换市场”。但是回过头来看历史,用我们中国宝贵的市场并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所以我在1993年的时候策划召开了中国首届企业战略研讨会,请国外的专家介绍品牌战略如何塑造世界五百强,这件事是有标志性的,拉开了中国企业形象战略的帷幕。
    1993年当中国北京申奥失利的时候,我们和台湾的设计家们在海峡两岸都流下了热泪,我们发奋中国人一定要办奥运会!七年磨一剑,我们接到北京申奥第一份委托书就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整体形象设计,08年奥运会整体形象设计的委托书就是我策划的,我感受到身后13亿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对我们的重托,100多年我们中华民族受尽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一直抬不起头来,奥运是我们实现强国梦一个最好的机遇,所以召集海内外专家围绕为“新北京新奥运”这个脍炙人口的口号设计标志,实际上北京申奥就是把北京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推向世界。非常高兴跟我们各位新闻界年轻的朋友在一起,看到大家我感到格外亲切,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位新闻界的人士,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了,今天在座的也有过去的同事。我们王永先生——品牌联盟的秘书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会前他跟我沟通,让我回顾一下中国的品牌发展历史。
    我在1985年到了当时的《中国轻工业报》,现在叫做《消费日报》,就是轻工业部主办的一份报纸。大家知道中国的市场经济首先是从消费日用品领域开始的,轻工业部当时管了44个大的行业。以我这个年龄和经历,我可以说是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崛起。20年前我曾经在《中国轻工业报》国际版工作,因为在座的都是一些搞产经新闻的记者,所以我非常愿意把自己亲身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20年前,我在《中国轻工业报》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是地摊货、廉价货的市场,卖不到好价钱。有的人说是包装的问题,有的人说是质量问题。我记得,1985年的7月份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个展览,叫“德国100年设计展”。当时展览把150年前德意志民族,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制造业整个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时我看了展览之后就恍然大悟,我们中国人只知道一点,一个是科学技术,一个是工业设计。中国人大多数感受到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的发达,不知道西方是如何通过工业设计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回来以后我发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关于美国这个民族,他们如何在战后变成世界第一号的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第二篇文章是有关德国的,他们如何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业国家。第三篇文章是关于日本的,日本民族是我们的近邻,他们在二战后,在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上,弹丸之地,要资源没资源,要市场没市场,在战争中被炸成一片废墟,而战后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强国。我认为,这就是工业设计的力量。
    所以我给当时轻工业部部长写了一封内参,当时我们的记者很管用,写的内参都可以报到部里、报到国务院去,曾部长看了报告后非常高兴。在座的青年记者们,大家知道20年前中国的经济是多么落后,我们穿的、用的、吃的多少落后,但是通过20年来工业设计的推动,今天我们中国的产品和世界先进国家的产品放在一起外观形状上相差不多,甚至在一些方面还有领先之处。
    80年代我从一名普通的记者、一名编辑,最后转变成一个专家型的记者、学者,最后走上了专业品牌策划的道路,这是我80年代干的事情。
    到了90年代中国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完成了这个转型;第二是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但是当时我们中国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情况,就是品牌的危机。中国的品牌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具有上千年食文化的国度,被麦当劳汉堡——两片面包加一块肉片打得落花流水!中国最著名的品牌饮料的生产厂变成了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罐装基地;啤酒、化工厂所有的规模企业基本上都被外商收购了,像 “活力28”洗衣粉,这是我们中国洗衣粉行业最后一个硕果,也被外国合资了。当时有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搞产经的人知道,叫“用技术换市场”。但是回过头来看历史,用我们中国宝贵的市场并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所以我在1993年的时候策划召开了中国首届企业战略研讨会,请国外的专家介绍品牌战略如何塑造世界五百强,这件事是有标志性的,拉开了中国企业形象战略的帷幕。
    1993年当中国北京申奥失利的时候,我们和台湾的设计家们在海峡两岸都流下了热泪,我们发奋中国人一定要办奥运会!七年磨一剑,我们接到北京申奥第一份委托书就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整体形象设计,08年奥运会整体形象设计的委托书就是我策划的,我感受到身后13亿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对我们的重托,100多年我们中华民族受尽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一直抬不起头来,奥运是我们实现强国梦一个最好的机遇,所以召集海内外专家围绕为“新北京新奥运”这个脍炙人口的口号设计标志,实际上北京申奥就是把北京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推向世界。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