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益时代的模式创新——张兵武就《公益之痒》接受广州日报采访

日期:2011-06-29 浏览:1261 来源:品牌中国网

  在经历了或远或近的灾难之后,公益变成了社会之痒。捐款吗?捐物吗?捐给谁?谁能保障它们能提供给最需要的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才能最有效?李连杰的壹基金、陈光标的公益行为等等,从来都是媒体和世人谈论的话题。近日,专栏作家张兵武的新作《公益之痒——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

  该书作者接受了本报专访表示,“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公益,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捐赠行为,是一种不求回报乃至不问结果的付出。但在急速变革的时代,多种力量的融合催生出了全新版本的公益――种种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种种创新都致力于在善意、目的与能力、资源、投入之间建立良性循环,让公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好事如何才不会做成坏事?

  张兵武表示,新公益时代应该关心的重点不是大家愿不愿意做好事,而是能否真正把好事做好。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高估计了善意的力量,对于如何将善意转化成实际成果则缺乏关注。爱因斯坦曾说,这个世界最缺乏的,是力量与善意的结合;在公益领域,善意与力量也并未实现有效的结合。

  善意首先需要善行,即要能够有效的执行。这就涉及到整个社会软环境的建设,包括制度的完善与人才的培养,在制度上激励有善意的人积极参与公益,也要提倡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公益事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懂经营、策划、财务的人进入这个领域,既懂公益又具备某方面专业知识的人现在国内很缺乏。有了制度和人才的保障,善意才能真正转化为善行。

  把好事做好,也意味着让愿意行善的人能够坚持,可以行之久远,这就需要“善法”即模式的创新。创办壹基金的李连杰认为传统的公益手法已经无法应对今天层出不穷且日益恶劣的问题。一种人人持续践行的理念更为重要,而那种寄希望于有钱人大笔捐钱尽早解决问题的想法过于乐观。因此李连杰创新性地建立了以企业化的思维经营公益事业的壹基金,将一些商业机构捆绑进来,推广每人每月1块钱,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让大家在看电影、购物时都能够参与公益。模式创新的力量十分强大,这也使得壹基金能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中国影响力的非官方公益机构。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